1938年6月11日,抗日战争武汉会战爆发
武汉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最大规模的一次会战 。会战最终以武汉失守结束,但日军并未在此场战役中达成歼灭重庆军(日方对国民革命军称呼)的目标 ,同时兵力以及国家预算也无法支持大规模战争的力量。抗日战争在此转入战略僵持阶段。
广东在抗日战争期间遭受了日本的侵略 。自1938年6月11日开始的武汉会战,国民革命军依靠从广州传入的西方支援物资艰苦抵抗,日军为了切断国民政府的海上补给线 ,决定发动广东战役。
会战爆发:1938年6月,日本军队向安庆发动进攻,标志着武汉会战的爆发。会战结果:虽然最终武汉失守 ,但国民革命军成功阻止了日军的攻势长达数月,打破了日军的速战速决计划 。这一战役为转移至华中的设备和人员再迁移至西南地区争取了时间,为以后的长期坚持抗战奠定了基础。
武汉会战之后 ,抗战确实进入了相持阶段。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大规模会战 。这场会战从1938年6月11日日军向安庆发动进攻开始,一直持续到1938年10月27日日军占领武汉三镇结束。在这场会战中,中国军队以近100万人的兵力 ,在长江南北两岸展开了激烈的抵抗。
抗日战争中歼灭日军比较多的战役是武汉会战。武汉会战发生于1938年6月11日至10月27日 。此次战役双方兵力投入较多,中国军队约110万人(含中央军、地方部队),日军约35万人(配备舰艇 、飞机)。在歼敌数量上 ,日军伤亡约10万人(阵亡5万,负伤5万),这是抗战时期单次战役歼敌人数的比较高纪录。
汉口九江收回英租界事件发展
年12月26日 ,武汉汉口在李立三的领导下,20余万民众聚集在济生三马路,召开了反对英国干涉中国独立的反英大会 。大会发表了通电 ,强烈要求国民政府对英国政府提出抗议,并立即收回汉口的英租界。
汉口英租界被爱国群众控制。1927年1月6日,江西九江各界群众集会游行 ,声援武汉人民收回英租界的斗争 。英国水兵再次干涉,打死打伤工人数名,制造了九江“一六 ”惨案。九江工人和市民在武汉群众斗争胜利的鼓舞下,冲进租界 ,并占领了九江英租界。
北伐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取得的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是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 。在北伐战争期间,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其中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的事件尤为引人注目。这一胜利不仅彰显了中国人民的民族尊严和爱国热情 ,也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反帝斗志。
武昌起义爆发的背景是什么?
〖壹〗 、武昌起义的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国内背景:政治腐败:清朝末期,政府腐败严重,导致民不聊生 ,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军事落后:清朝的军事力量在洋务运动和西学东渐的背景下开始逐渐衰落,为起义军提供了可乘之机。
〖贰〗、起义背景:武昌起义发生在1911年10月10日,作为辛亥革命的开端 ,其主要目的是推翻清朝统治。起义前,四川的保路运动引发了清廷的动荡,清廷派端方带领部分湖北新军进入四川镇压 ,这使得湖北的清军力量被削弱,为起义提供了有利的契机。
〖叁〗、武昌起义是由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为主的革命党人发动的 。起义背景与准备:在同盟会中部总会的协调下,湖北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联合起来,共同组建了领导机构。他们推举蒋翊武为湖北革命军总指挥 ,孙武为参谋长,积极筹备起义的相关事宜。
〖肆〗 、革命形势越来越好,当了几天木头人的黎元洪也活跃起来 ,积极把持政权 。一些投机分子看到起义成功,也都自称“拥护共和”钻进革命队伍中,控制形势的发展 ,而且势力越来越大。起义虽然成功,却隐藏着巨大的危险。武昌起义胜利的消息很快传遍全国 。
〖伍〗、辛亥武昌起义前夕,中国的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激化 ,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持续不断,革命党人不断发动武装起义。1906年,清廷抛出“预备立宪” ,其实质却是加强了皇族的权力,广大立宪派对此极为不满;1908年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相继去世,年仅3岁的宣统皇帝溥仪继位,其父载沣摄政。
〖陆〗、武昌起义背后的历史背景与孙中山的革命历程 武昌起义作为辛亥革命的开端 ,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复杂而深远 。同时,孙中山作为这场革命的重要推动者,其革命历程也极具传奇色彩。武昌起义的历史背景 晚清政府的衰落:晚清时期 ,清政府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多次尝试自救,如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但均以失败告终。
本文来自作者[郭静波]投稿,不代表9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n.hulan999.com/bkjj/2025-1064130.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9号的签约作者“郭静波”!
希望本篇文章《包含武汉爆发大规模抗议的词条》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9号]内容主要涵盖:9号,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百科大全,经验网
本文概览:1938年6月11日,抗日战争武汉会战爆发武汉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最大规模的一次会战。会战最终以武汉失守结束,但日...